西施范文网优秀的范文提供网站
你的位置: 首页 > 策划书辞职报告

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(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)

2025-11-12 10:31:44 | 人围观 | 评论:

以下是六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的详细说明,每篇教案都按照您的要求进行了整理和设计:


1. 教案:小数点基础知识(小数大小比较)

教学目标: - 学生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多个小数的大小。 - 熟悉小数点位移对小数值的影响规律。

重难点: - 掌握小数点位移对小数值变化的理解和应用。

教学准备: - 课件展示相关数据,如小明0~10岁的身高统计表。 - 教具:数字卡片、投影仪等。


2. 教案:小数点移动规律

教学目标: -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对数值变化的规律,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。

重难点: - 掌握小数点位移规律的具体内容和变式情况。

教学准备: - 数字卡片、投影仪。 - 具体数据表,如小明0~10岁的身高统计表。


3. 教案:小数大小比较应用题

教学目标: - 学生能够解决涉及小数点位移的数学问题,掌握基本解题方法。

重难点: - 熟练运用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来解答实际问题。

教学准备: - 数字卡片、投影仪。 - 具体情境问题,如孙悟空打妖的情节展开。


4. 教案:倍数变化规律

教学目标: -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位移对数值变化的倍数关系,掌握应用规则。

重难点: - 掌握不同倍数的变化方向和结果。

教学准备: - 数字卡片、投影仪。 - 具体情境问题,如孙悟空打妖的情节展开。


5. 教案:小数点歌谣

教学目标: - 学生能够背诵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歌谣,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。

重难点: - 能够准确地记忆和应用小数点移动规律。

教学准备: - 具体数字卡片,包括倍数变化的题目。 - 投影仪 displaying小数点移动的歌谣。


6. 教案:小数大小变化规律

教学目标: - 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小数位移对数值的影响,掌握具体解题方法。

重难点: - 掌握不同倍数的变化方向和结果。

教学准备: - 数字卡片、投影仪。 - 具体情境问题,如孙悟空打妖的情节展开。


各教案亮点说明

  1. 情景设置与互动:通过具体情境(如孙悟空打妖)引入数学知识,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。
  2. 活动引导:设计分组讨论、实际操作等,帮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新知识。
  3. 板书与总结:明确教学重点和总结规律,培养自主学习能力。
  4. 互动反馈:及时提问或反馈,了解学生掌握情况,调整教学策略。

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优化教案设计!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,请随时告知。

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:除数在十位上且不够整


教学目标

  1. 使学生掌握除数在十位上且不够整的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,并能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。
  2. 经历观察、比较、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,提升学生的试商能力。
  3. 引入对顶角的概念,丰富教学内容。

教学重点与难点

  • 重点:掌握除数在十位上且不够整的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,并能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。
  • 难点:灵活运用不同的试商方法,选择最适合各自情况的方法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复习沟通

  1. 口算练习
  2. 140 ÷ 26 ≈
  3. 180 ÷ 38 ≈
  4. 159 ÷ 20 ≈
  5. 120 ÷ 47 ≈
  6. 在下面的()里填上<或>
  7. 256 ()160
  8. 159 ()120
  9. 独立完成以下题目,反思计算过程:
  10. 例题: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,四年级共有140人,可以坐满几排?还剩几人?

二、探究新知

  1. 观察思考
  2. 这道题中的除数是两位数,并且不够整(140 ÷ 26 ≈5余20)。这样的除法可以用什么方法试商?

  3. 探索策略

  4. 通过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征,思考是否可以先估算出商的一位。
  5. 比如:140接近130,而130 ÷ 26 ≈5,因此猜测商是5。

  6. 尝试试商

  7. 根据上面的想法,先试商5:
    • 计算:26 × 5 = 130
    • 减去:140 - 130 = 10
    • 剩下的余数是10。
  8. 结论:商为5余10。

三、练习

  1. 基本练习
  2. 计算:28 ÷ 45 ≈()
  3. 练习十五第5题,学生在黑板上完成,并展示计算过程。

  4. 实际应用题

  5. 题目一:学校礼堂每排有16个座位,四年级共有90人,可以坐满几排?还剩几人?

    • 通过试商方法(先估算商),计算出结果。
  6. 开放题

  7. 题目二:学生自由选择条件,独立解决问题,并记录思考过程。

四、板书设计

``` 除以整十数

例题: 140 ÷ 26 ≈()

思考: - 被除数和除数的特征 - 先估算商的一位 - 验证是否正确

结果:商为5余10。

答案:商5,余10。 ```


教学反思

通过这三个教案,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如何组织内容、设计练习,并引入新的知识点。接下来,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,进一步完善教案,并确保它们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。

四年级数学教案:角的度量与角的分类


教学目标

  1. 认识并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。
  2. 理解角可以分为五大类:直角、平角、钝角、锐角和周角。
  3. 通过动手操作,掌握量角方法,并能准确判断角的度数。

活动设计

导入环节

教师叙述: 同学们好!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角的知识。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,比如钟面上、房屋结构中都涉及到各种角度。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角的度量和分类。

学生活动:先用手势表示所学过的角(锐角、直角、钝角、平角、周角),然后结合生活经验回忆角的相关知识。


探索新知
第一部分:认识量角器

教师叙述: 今天我们将用到一个特别的工具——量角器。它是由半圆形组成的,用来测量角的大小。它的中心是0刻度线,内外圆分别标有度数标记。请将量角器的一边对齐角度的顶点,另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。

学生活动: 1. 派出小组成员到黑板前观察量角器的结构。 2. 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(如量角器模型),边讲解边操作,明确量角器各部分的功能。


第二部分:量角方法

教师叙述: 要准确测量角的大小,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: 1. 将量角器的一边对准角的顶点。 2. 使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另一边对齐。 3. 看量另一边在两个圆圈(内、外)之间的刻度数。

学生活动: 1. 先用量角器量教具上标注的角的度数,再尝试自己测量一些直角、钝角等不同角度的角。 2. 观察量角时可能出现的错误,并及时纠正。


第三部分:角的分类

教师叙述: 角不仅可以是直角或平角,还可以分为其他类型。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:

  1. 直角:90度的角(表示为∠90°)。
  2. 平角:180度的角(表示为∠180°)。
  3. 钝角: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(表示为90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