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0-01 10:43:19 | 人围观 | 评论:

大班垃圾分类的教案
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高度密集,生活中的垃圾越来越多,在真实的生活中,人们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很严重。对“可回收”“不可回收”和“有害垃圾”的认识和运用还很缺失。陈鹤琴先生曾说:“大自然、大社会是好教材。”《指南》在社会领域对5~6岁幼儿也明确提出“爱护身边的环境,注意节约资源”的要求。本次活动“我是小小垃圾管理员”就是在此理念下的具体实施,是将幼儿园课程与孩子生活紧密联系的体现。
1、认识并理解生活中可回收、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的标记;
2、能根据各种标记对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;
3、树立环保意识,激发幼儿争做“小小垃圾分类管理员”的情感。
活动目标包括:(1)引导幼儿认识到可回收垃圾、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区别和特点;(2)让幼儿能够通过分类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;(3)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本次活动以幼儿动手分类为主,通过观察、操作等活动,激发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。
1. 每个班级准备相应的垃圾分拣工具;
2. 需要制作相应的垃圾分类卡片和标志;
3. 提供分类材料如易拉罐、塑料袋等。
本次活动需要准备的垃圾分类工具有:可回收垃圾箱(或垃圾桶)、不可回收垃圾箱及有害垃圾箱,每类垃圾桶内放相应的垃圾收集物,操作时幼儿将不同颜色的垃圾放入对应的桶内。
一、情景导入,激发兴趣
1. 观看视频: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观察一个小故事,故事内容是这样的:一位大 kids 在家中看到一只损坏的可回收垃圾桶,他想把它重新装回原来的位置,结果发现现在这只垃圾桶已经装满了可回收垃圾。这引出问题:为什么这些被拆卸的垃圾桶要保存在原来的可回收垃圾桶里呢?这样小朋友们就引起了疑问。
2. 观看图片:老师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垃圾桶图片,提问:“这是谁的小垃圾桶?”并观察图片上的不同颜色标记,并引出关键词“不可回收”和“可回收”。
3. 互动环节:老师提出问题:“小朋友们,我们今天来学习如何分类垃圾,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哦。那请你们拿出你的垃圾箱,把它们整理一下吧!”
本次活动通过动手操作,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,并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垃圾分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活动结束时,老师将准备好的分拣板放置在教室的角落里,供学生进一步练习。同时,教师也会定期收集孩子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反馈和纠正,确保每个小朋友都能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。
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,结合分拣材料的互动,让幼儿在玩中学,在学中玩。同时,通过图片、视频、短视频等多种形式,生动地介绍了垃圾分类的知识。活动过程中,老师引导小朋友们动手操作,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。
接下来我们将以其他不同的方式重新组织和改写这篇教案,确保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。
全站搜索